老哥俱乐部








      产品列表PROUCTS LIST
      新闻动态NEWS
      技术文章Article 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详细内容
      免疫染色的注意问题
      点击次数:1288 更新时间:2016-01-15

      1.免疫染色可在涂片或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染色。首先 ,标记抗体与标本中抗原反应结合。其次,用PBS吸取未结合成分。zui后 ,直接观察结果(免疫荧光直接法)或显色后再用显微镜观察(免疫酶直接法)。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间接法 、多层法 ,双标记法等各种方法。在免疫染色中应特别注意增强特异性染色,减少或消除非特异性染色。在各种免疫染色中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
      (1)增强特异性染色方法

      1)蛋白酶消化法:目的是暴露抗原,增加细胞和组织通透性,使抗原抗体zui大限度结合,增强特异性染色和避免非特异性染色。该法已广泛用于各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。常用蛋白酶有、及等;酶消化时间和温度因各种抗原对消化的敏感性不同,应根据酶活性通过预实验确定,消化时间还与组织固定的时间有关,越陈旧固定组织所需时间越长 ,以37℃为宜。

      2)适宜的抗体稀释度:抗体浓度是免疫染色关键步骤 。浓度过高 ,抗体分子多于抗原决定簇,可导致抗体结合减少,产生阴性结果 。

      3)温育时间:一般抗体温育时间为30~60min,必要时可4℃过夜。温育温度常用37℃ ,也可在室温中进行 。37℃可增强抗原抗体反应 ,适用于多数抗原染色,但应注意在湿盒中进行,防止切片干燥而导致失败 。

      4)多层染色法:对弱抗原可用直接法(双层) 、辣根过氧化物酶一抗过氧化物酶(PAP)和抗一(ABC)法(j层),四层或五层PAP法或ABC法,或PAP和ABC联合染色法等,可很大程度提高敏感性,获得良好结果 。

      5)其他增敏方法:如微波处理法 、酪氨酰胺信号放大技术(tyramide signal smplmcation,TSA)增敏方法以及免疫PcR方法等。

      (2)减少或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:组织中,非抗原抗体出现的阳性染色称为非特异性背景染色,zui常见原因是蛋白吸附于高电荷的胶原和结缔组织成分上 。有效消除方法是在用*抗体前,加与制备*抗体相同的动物的非免疫血清(1:20~l:5),封闭组织上带电基团而除去与*抗体非特异性结合。必要时加入2%~5%牛血清白蛋白 ,可进一步减少非特异性染色 ,作用时间为lO~20min。

      (3)显色反应的控制:免疫酶染色应注意:1)成色质浓度和反应时间。增加成色质的量和(或)增加底物反应时间,可增加反应产物强度,着色太深可减少反应时间。2)过氧化物酶显色时,H2O2浓度较大将使显色反应过快而导致背景加深,过量H2O2可抑制酶活性。

      (4)复染:根据所用实验方法和呈现颜色不同 ,可选用适当复染方法。如阳性结果呈红色或棕色,则用苏木素将核染成蓝色 ,以便定位检测。

      4.对照设对照目的在于tiEBIj阳性结果的特异性 ,排除非特异性结果。主要针对*抗体对照,常用对照方法包括:阳性对照、阴性对照、阻断试验 、替代对照、空白对照、自身对照和吸收试验。

      5.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判断对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判断应注意几点:①准确判断阳性和阴性,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,必须严格对照试验,对新发现阳性结果,除有对照试验结果之外,应进行多次重复试验,并用几种方法进行验证 。②判定特异性染色和非特异性染色 :特异性反应产物常分布于特定部位,且在同一切片上呈现不同程度阳性染色结果。而非特异性染色表现为无一定的分布规律,常呈某一部位成片的均匀着色 ,和周围结缔组织均无区别着色 ,或结缔组织呈现很强的染色 ;常出现于干燥切片边缘,有由于过强刀痕或自制折叠的部位;在过大组织块,中心固定不好也会造成非特异染色 。当非特异性染色和特异性染色同时存在时,过强的非特异性染色背景会影响对特异性染色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。

      上一篇 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 下一篇 4种测抗原抗体的方法

      上海老哥俱乐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     总流量:494770  GoogleSitemap  ICP备案号:沪ICP备14030958号-9
      电话:021-69985186  手机:15021460884  联系人:吴先生  邮箱 :3004979817@qq.com

      收缩
      • 在线咨询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XML地图